彝族年,彝語稱為“庫斯”,“庫”即年、“斯”即新,意思是新年,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小涼山彝族傳統(tǒng)的祭祀兼慶賀性節(jié)日,是彝族民間最為重要的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也是家人團(tuán)聚走親訪友的時機(jī)。2011年5月23日,彝族年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批準(zhǔn)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“庫斯”一般選定在農(nóng)歷十月,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(jié)。彝族年為3天,過年第一天叫“庫斯”,第二天叫“朵博”,第三天叫“阿普機(jī)”。川、滇、黔、桂彝族一般都要殺豬慶賀。
第一天“庫斯”,這天天還未亮各家各戶就起來,男的在家清掃祖宗靈位,洗涮敬奉祖靈的餐具,磨刀,宰殺過年豬,婦女們做蕎餅。蕎餅和雞肉煮熟后,用木碗裝好雞頭和兩塊腿肉、三個蕎餅再敬祖靈。
第二天孩童們到郊外野炊,彝語叫“窩系拉古格”的祝平安的活動,然后盡情的游玩。第二、三天每天早晚都要敬奉祖靈,女人在家里做凍肉、裝香腸,男的外出串門拜年,唱過年歡歌。年歌詞意大體分為四個部分:一是唱如何熱情迎接祖宗靈魂來到人間歡聚,二是頌主人家艱辛準(zhǔn)備年貨,三是說過年歡歌歌詞的來源,四是祝祖靈保佑子孫清靜平安人財兩旺。他們唱到誰家,誰家便熱情款待,極盡歡樂之情。
第三天的清晨公雞叫頭遍時,家家戶戶都起來送祖靈,彝語稱為“阿普格只”,意為回來過年的祖宗靈魂,又要回到陰間去了。因此重新準(zhǔn)備新鮮的菜飯讓祖靈吃飽喝足后 ,快快樂樂地返回。敬完祖靈片刻后撤席,收拾好放在祖靈神位下的肉食。從第四天起,已出嫁的姑娘們,穿上簇新的民族盛裝,背著酒、肉、熟雞蛋、香腸、炒面等禮品,同丈夫、子女一起專程回娘家看望父母,走親訪友,直到此后五六天,彝家的年節(jié)才算過完。整個10月份彝族人都沉浸在年節(jié)的快樂之中。